8月15日,忠县城区香山湖小区42号楼居民秦园园,将电动车骑到附近的充电场,微信扫码后,便开始给电动车充电。“以前充个电太难了,现在方便多了!”她情不自禁地说。
自上月初第3个电动车充电场投用后,香山湖小区像秦园园一样的上千名拥有电动车的居民,都能便捷、安全地给电动车充电了。居民告别“充电难”,是忠州街道香怡社区坚持党建统领基层社会治理,实行“社区党委+网格管理+物业服务+居民自治”联动共治,解决居民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痛点难点问题的成果。
居民“充电难”
香山湖小区是县城一个新小区,但入住率已超过95%。近年来,为方便出行,小区许多居民购买了电动车。
一直以来,香山湖小区没有电动车充电场,居民只得采取多种办法充电:有的从自家接电,扔线到楼下坝子充电;有的让电动车乘电梯,进入楼道充电;有的在小区外临街门市等方便的地方借地充电。
这两年,“飞线”充电和电动车进电梯、在楼道充电等现象比比皆是,乱停乱放时常导致“通行难”。虽然小区网格员和物管人员一直在劝导、制止,但收效甚微。这些危险行为也引起许多居民抱怨,纷纷向服务小区的重庆旺达物业有限公司投诉。
收集到小区网格员反映的居民“充电难”问题后,社区党委迅速安排网格员入户摸排小区电动车数量。最终统计结果显示,小区居民拥有二、三轮电动车约1100辆,且呈逐渐增多势头。
一边是拥有电动车的居民“充电难”,一边是广大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虽是一个“矛盾体”,但都是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也是实现基层治理精细化的迫切需要。香怡社区党委研究后,决定尽快解决居民的难题。
“充电难”的根本原因是没有集中充电场,必须尽快新建一批充电场。社区党委负责人深入调研后,决定从修建充电场破题。
社区解难题
建几个?建在哪里?香怡社区充分发挥之前建立的“百姓管家周周聊”议事机制作用,收集各方“金点子”。
选址期间,社区党委通过搭建的多方议事平台“百姓管家周周聊”,连续3周组织电动车车主,无电动车的党员居民、普通居民开会讨论,大家纷纷以主公翁身份,就选址问题发言。社区党委综合各方意见后,最终确定在小区东北角、南边、西边各建1个充电场。
新建充电场涉及占用小区公共绿地,此举需相应比例的居民同意方可。起初,居民们对在小区修建集中充电场持三种意见。第一种是积极支持,主要是电动车主群体;第二种是不支持,认为此举损毁绿地,破坏小区环境;第三种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高楼消防安全没有旁观者。对于持后两种意见的居民,香怡社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网格员力量,由社区党员干部、专兼职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组成工作小分队,分楼栋“一对一”上门沟通,讲解电动车进楼充电造成的火灾典型案例,提高居民消防安全意识。
有居民反映,个别充电场拟选址处一直是休闲场所,建成充电场后,势必影响居民正常生活。收到居民意见后,社区党委负责人表态:建设充电场尽可能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经过近3个月入户工作,之前反对或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态度的居民,纷纷表态支持社区利用公共绿地建设充电场。
电动车“回家”
粗略测算,建设3个集中充电场至少需要50万元资金。但钱从何来?“地皮”问题解决后,建设资金又成为一道难题。
旺达物业系香怡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一直不分份内份外地支持、配合社区工作。选址完成后,社区党委负责人找到旺达物业,希望给予小区充电场建设资金支持。
经努力争取,“社区党委+物业服务”模式再显成效——旺达物业在自身资金比较吃紧的情况下,同意无偿实施充电场的基础施工;承诺出资改造两块经常被水浸泡、植被生长不旺的绿地,形成新的休闲场所。这两项投资,超过50万元。
小区电动车充电场投资大、回收慢,许多企业不愿涉足。社区党委书记申红积极对接铁塔能源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忠县片区负责人,希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小区居民。最终,对方同意出资20万元,免费提供充电桩等设施设备及安装服务。
今年6月底至7月初,香山湖小区3个充电场陆续投用,共设充电桩171个。用户微信扫码后即可充电,1元能充3小时,可充满一辆电动车。充电场还加盖了极具现代感的银灰色顶棚,既保证雨天充电安全,又与小区环境相得益彰。
就近的场地、充足的位置、惠民的价格,让小区1000余名电动车主乐开了花。受益的不仅仅是电动车主群体——集中充电场的设立,也让小区结束处处“飞线”历史,居民也不再担心电动车上楼充电引发火灾事故了。
充电场建好后,如何实现“管长远”?在各充电场安装视频监控的基础上,香怡社区党委探索出“社区党委+居民自治”模式,即采取“车主相互监督+党员干部监督+居民群众监督”措施,制止破坏行为,报告安全隐患,实现共护共管共享。
“电动车有‘家’了,感谢社区办的大好事!”“再也没看见电动车进电梯了,心里好踏实!”“没了零散电线,小区环境好多了!”香山湖小区居民纷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