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的劳务市场搬走后,我现在睡眠质量好多了,这事全靠社区的同志出面协调。”在香山湖小区34号楼居民李春阳说,以前每天早上不到六点钟,就被楼下临时劳务市场的工人们大声喧哗吵醒,相邻几栋楼的居民苦不堪言。今年5月,小区网格员把居民们的烦恼反映给忠州街道香怡社区后,社区干部立即找到劳务市场的工人们做思想工作,同时在小区一闲置场地设为临时劳务市场,又在以前的劳务市场张贴劳务用工联系电话。
“这个办法算是一举两得,既解决了工人们找活干的问题,又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社区党委书记申红说。
“昨晚接到5号楼附3号业主电话反映,楼下零食专卖店晚上10~11点还在高音播放广告,严重影响居民休息。今天我到店家登门反映居民意见,希望妥善解决这个矛盾。今后我将持续跟踪这件事情。”9月1日晚,忠州街道中博社区第11网格员冉晓华结束一天的巡逻后,在工作日志里记录着当天的工作内容。
同一天,第8网格员肖和美也接到电话,70号楼附3号两户居民因房间漏水问题产生矛盾,吵闹到要对簿公堂。肖和美闻讯后赶忙前往居民家中调解。“调解了大半天,双方终于握手言和,还算没白跑一趟。”肖和美打电话告诉社区党委书记孙卫琼时,脸上露出疲惫的笑。
…………
在忠县,像冉晓华、肖和美一样的网格员有2595名。他们根植于群众之中,是基层党委、政府的“神经末梢”,及时向上传递社情民意,又是居民群众日常琐事的办事员、邻里纠纷的调解员。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近年来,忠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深化党建统领网格治理专项行动,聚焦网格化治理、精细化服务,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着力建设“善治忠州”。
全域细分织密网格 服务群众“最后100米”
“我是本栋楼的新网格员,名叫吴萌,大家今后有什么需要我帮助解决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我会全力以赴为大家服好务。”8月初,刚担任忠州街道香怡社区专职网格员的吴萌,在香山湖小区4号楼业主微信群里“@”了所有居民业主。她是今年忠县新招聘的城市社区专职网格员之一。
为推动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见行见效,全面提升全县党建统领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今年5月25日,忠县召开全县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印发了《忠县党建统领网格治理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忠县网格职责任务、网格“一长三员”履职“双清单”》等文件,为全县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工作制定更完备、更系统的工作指南。
今年以来,忠县进一步优化网格配置,变“粗放设置”为“全域细分”。全县建立起村(社区)—网格(小区)—微网格(楼栋、院落)治理链条,并按照网格300-500户、微网格50-80户标准全面精准细化网格设置。目前,全县划分网格1927个、微网格3764个,同步全覆盖建立网格党组织1777个。在人力配置上,配齐配强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网格指导员+其他各类力量的“1+3+N”网格治理团队,面向社会新招聘城市社区专职网格员249名,全县共配备专职网格员531名、兼职网格员2064名。
“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社区网格更优化、党组织更健全、人员配备更完善,为服务群众最后100米奠定了基础。”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精准细化“6+1”任务清单 确保“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清”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清”。网格员每天在所管辖区域巡逻走访,全方位掌握网格内人、地、物、事等,还及时对网格内有困难的人群给予帮助,化解居民之间的纠纷矛盾。在每个网格员的工作日志里,详细记录了居民的基本信息和情况,便于及时为居民提供精准服务,也为基层党委、政府提供社情民意。
虽然网格员已成为社区生活中的“大管家”,但网格员应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围绕这一“边界”问题,忠县结合实际细化关注重点人群、日常巡查走访、巡查重点场所、协处突发事件、主动服务群众、正面宣传引导和其他准入任务等网格员“6+1”重点任务,逐网格建立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等基础台账,针对“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和农贸市场、养老院等重点场所分别制定服务措施,明确走访频次、走访方式,全面推行网格员照单履职、对单打钩。制定网格事项准入制度,落实人随事走、数据交换、费随事转、业务培训的“四同步”要求,防止基层网格承担无限事项、无限责任。出台专职网格员管理办法,建立县级全覆盖培训、镇街不定期培训、村社传帮带教学三级培训机制,“面对面”教群众工作方法、“手把手”教平台具体操作,全面提高网格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如今,全县网格员聚焦主责主业,通过日巡查、周例会、月总结、季述职、年考核,充分发挥“前哨”“探头”作用。与此同时,镇街整合物业办公室、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室等资源,建设网格驿站,提供政策咨询、问题收集和休息充电等服务。
调解居民纠纷、入户宣传、征集居民意愿……在完善的制度下,网格员为居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精准服务。今年以来,全县网格员共收集矛盾纠纷、意见建议、民生诉求等民情民意3658条,解决群众诉求上千个。
建立“五单”运行机制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8月,随着三个集中充电场的投入使用,忠县香山湖小区内1100辆电动车告别“充电难”。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以前电动车乱停乱放、充电线私拉乱接、随外可见的现象也不见了。
“集中充电场的建设,要归功于社区网格员。”香怡社区党委书记申红表示,正是社区各网格员迅速反馈居民诉求,才促使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努力下解决这一百姓急盼的民生实事。申红介绍,在解决电动车充电问题后,社区党委又根据网格员收集到的居民意见,正在解决小区老年活动室加装电梯问题,方便老年人参加各类文化活动。
近年来,忠县着眼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为”民生导向,探索建立居民点单、村居分单、镇街派单、部门接单、群众评单“五单”运行机制,通过“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00米”。而网格员,也成为“居民点单”环节中的关键角色。
通过村(社区)干部、网格员收集群众诉求等方式建立居民“需求清单”后,由村(社区)按“私事、小事、大事”进行分类处理:“私事”由网格员、志愿服务小分队协助居民自行解决,定期向村(社区)反馈解决情况;“小事”由村(社区)统筹整合辖区各类组织、法治副主任、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明确责任人、工作措施和完成时限予以推进解决;“大事”经村(社区)研判,自身无力解决的,上报乡镇(街道)协调解决。
对村(社区)上报的“大事”,乡镇(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对问题进行精准派单。对于确属村(社区)能力范围内的事项,乡镇(街道)督促指导办理;乡镇(街道)能自行协调解决的事项,由乡镇(街道)整合政府机关、在镇(街道)单位等力量解决;乡镇(街道)无力协调解决的事项上报至相关县级职能部门或城市社区“大党委”、乡村振兴帮扶集团,并指定相关部门牵头解决。各县级部门“接单”后,对于只涉及单一职能部门的事项,由该部门安排专班人员与村(社区)对接,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及时解决;对于涉及多个部门,且依靠城市社区“大党委”或乡村振兴帮扶集团自身力量能够解决的事项,由相关县领导牵头,统筹协调各个成员单位合力办理,共同解决群众难题;对于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超出城市社区“大党委”或乡村振兴帮扶集团能力范围的事项,提请县党建统领基层治理联席会研究,统筹全县资源力量予以解决。事项办理完成后,向村(社区)及时“点对点”反馈办理情况,并请反映问题的居民按一星到五星分级进行满意度评价,并将问题办理情况纳入各级办理单位的述职测评和当年工作年度考核。
“‘五单’运行机制效果很好,形成了一个闭环,使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应。”忠州街道党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今年全面推行“五单”运行机制以来,全县累计解决婆媳纠纷、邻里矛盾等“私事”2143余件,垃圾乱倒乱堆乱码、电动车乱停乱靠等“小事”1236件,新建农贸市场、安装小区充电桩、开通学生上学临时公交等“大事”64件,切实做到居民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显著增强,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