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文明实践所 /
忠州街道 白公街道 乌杨街道 新生街道 任家镇 洋渡镇 东溪镇 复兴镇 石宝镇 汝溪镇 野鹤镇 官坝镇 石黄镇 马灌镇 金鸡镇 新立镇 双桂镇 拔山镇 花桥镇 永丰镇 三汇镇 白石镇 黄金镇 善广乡 石子乡 磨子土家族乡 涂井乡 金声乡 兴峰乡
当前位置:首页 > 青少园地 > 正文

让每个残疾孩子都活出精彩人生 ——记重庆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忠县特殊教育学校

发布日期:2023-06-01 10:34

“今天我们学习如何洗脸,要养成爱干净的习惯才行哦。”5月24日一大早,忠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叶青青带着精心设计的个别化教案,来到一名残疾学生家里,送教上门。

这或许是一节平淡无奇的课程,但对于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们来说,却要反复学习。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多次练习才能掌握。这些孩子来自忠县特殊教育学校。他们的生活受限于智力、视力、听力等方面的缺陷,但是在老师的关爱、鼓励和教育下,正一步步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忠县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1991年,是一所集学前康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职业教育等十五年一贯制、全学段贯通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招收听障、智障、孤独症、脑瘫等类型的残疾学生。目前,学校有教职工38人,学生263人。

“零拒绝,全容纳,让每个残疾孩子接受义务教育,这是学校的理念。”该校校长邓大琼介绍,自2015年春季开始,全体教师为不能到校学习的重度和极重度残疾孩子送教上门,每周一次。老师们根据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水平,精准开展口部发声、精细动作、直立行走等康复训练。迄今为止,送教工作已持续8年,累计服务300余名学生。寒来暑往,风雨无阻,总行程达十余万公里。全县80%以上乡镇(街道)的村(社区),都留下了老师们奔波的足迹。

花花(化名)是一名重度残疾学生,在接受特殊教育之前生活不能自理,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康复类训练后,现在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我完全没想到她现在进步这么大,都能够自己洗漱了!”花花的家人开心地说。

随着轻度残疾孩子在普校随班就读、中重度残疾孩子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重度和极重度残疾孩子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的模式形成,如何让各类极重度残疾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教师团队面临的又一课题。

“让每个孩子生活得有尊严。”校长邓大琼立下誓言。特教老师们有着多重的身份,不仅是老师,还是孩子们的保姆。老师们从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入手。饭前洗手、饭后擦嘴、洗脸刷牙、穿衣脱鞋等细节面面俱到。老师们手把手教,反复示范,一遍、十遍、几十遍,把每个连贯动作分解,耐心教导。为了帮助青春期女孩子学会生活自理,老师们逐个建立生理档案,及时提醒引导。

“不少孩子离家很远,选择在校住宿,老师们每天晚上轮流值班。哺乳期的教师则带上自己的小宝宝,与家人一起到校值岗,一人值班、全家上阵。”邓大琼坦言,选择了特教,就选择了奉献。工作中,老师们以宽厚、坚韧、豁达的心胸,关怀特教孩子的心灵,安抚家长的心绪,包容社会的冷暖,让孩子们获得生活的尊严,让特教职业收获社会的尊重。面对社会的不同认知,老师们淡定;面对孩子家长的焦虑,老师们疏解;好多孩子有情绪障碍,稍不留神就失去控制,或哭或闹、或踢或咬,但老师们面对孩子们时,永远是灿烂的笑容,春风细雨般滋润成长的幼苗。

除了让每个孩子接受义务教育,忠县特殊教育学校还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教学内容:改革启聪教育,加强口语训练,让聋哑孩子开口说话;到定点医院学习“医教结合”,探索性开展孤独症教学研究;带领孩子们在烹饪室、面点室、种植园等校内外实践基地学习劳动技能;分层开展艺体教学,用心培养孩子们对足球、游泳等特奥项目的浓厚兴趣。

阳阳(化名)是一名智力障碍的儿童,在学校的学习能力较差。老师与家长细心观察,发现他在游泳方面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阳阳顺利加入了游泳队,并且在一次比赛中拿到了国家级特奥运动会的冠军奖杯。

“我这辈子都没想到阳阳还能够获得运动会的冠军,真的太让人激动了!”阳阳的家人兴奋地告诉记者。

“我希望这些课程能够帮助这些孩子找到潜藏的能力,活出自己可能和可以的精彩人生。”邓大琼对未来充满憧憬。她告诉记者,除了带领孩子们参加全国第七、第八届特奥运动会和重庆市第六届残运会,获五枚金牌、两枚银牌外,孩子们还获得了2020-2021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对应组别冠军。孩子们的舞蹈《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也荣获重庆市第六届残疾人文艺汇演“最佳人气奖”。